2024 牙醫學會研討 秋季會刊(周玉萍醫師)
口腔肌功能訓練課程之參與感想
作者:周玉萍 醫師
我是一位小兒物理治療師,對於口腔功能基本上就是聯想到餵食、語言,在課程研習資訊中發現一門由牙醫師開的口腔肌功能訓練課程,非常好奇,參加之後發現這真是走在先鋒的一場盛宴,因為,就是一個跨領域合作的觀念溝通。我們知道肌肉的作用會影響骨頭的發展、排列,對兒童骨科的部分問題,介入概念就是在自然成長的過程,予以一個正確的作用力,引導回到正確的位置的保守治療概念,在這次的課程中發現,在兒童齒列矯正中,予以口腔肌功能訓練,會影響口腔骨頭構造、有助於牙齒的排列,讓矯正效果更好,也更容易維持效果。這讓我有茅塞頓開的感覺,舉一反三的領悟到齒列的排列、呼吸的方式、語言、姿勢等,是環環相扣的,口腔肌的功能與呼吸方式的訓練,是需要牙醫、物理治療師、職能治療師、語言治療師、耳鼻喉科醫師,甚至婦產科醫師或小兒科醫師、營養師等專業人員的參與。
予以口腔肌功能與呼吸訓練,最初也許是為了牙齒能排列比較好,外觀上好看,但是,改變了呼吸方式,可以降低呼吸道過敏狀況,更可以改善睡眠品質,而睡眠品質好了,對兒童的成長與健康,有極大的助益;也許是為了進食問題予以口腔肌功能與呼吸訓練,後來小朋友不但吃得有效率、還有助於消化、吸收與排泄,能讓身體更健康;也許是為了語言問題予以口腔肌功能與呼吸訓練,後來可以說話清楚,與人溝通沒問題,也可以增進兒童的自信,維持正確姿勢也助於口腔功能與呼吸有效率的運作;甚至一出生,有效率的吸吮,讓新生兒長得好,也促進了親子間的連結與互動。總而言之,兒童的成長,都是環環相扣,會互相影響,我們都知道需要專業人員之間的合作,也從課程中體會到,口腔肌功能訓練的介入是很重要的一環,需要各領域的人加入,來做衛教宣導與訓練。
另外,對於口腔肌功能學會創會元老們要獻上佩服與感謝之意,因為他們有心的推廣與熱心的付出,並設計出認證課程與訓練,真的是花費了很多的時間與心力,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甚至參與這領域。
2024 牙醫學會研討 秋季會刊其他資料:
前言:(立即前往閱讀)
周玉萍醫師:從一名小兒物理治療師的視角出發,分享了她對口腔肌功能訓練課程的參與感想,並探討了呼吸、齒列、姿勢與兒童成長之間的緊密聯繫。(立即前往閱讀)
簡婉怡醫師:深入分析了臨床上牙科與其他專業之間的合作,展示了多角合作如何改善兒童的口腔與全身健康。(立即前往閱讀)
李奕瑋醫師:帶來了2024年國際顱顏生長協會學術研討會的參訪心得,回顧了約翰·梅醫師的「理想生長前提」理論及其在兒童早期齒顎矯正中的應用。會議的討論不僅涵蓋了全球案例,還揭示了不同文化與地域背景下,如何通過齒顎矯正技術促進兒童顱顏發育的最佳成果。(立即前往閱讀)